十年记忆│远去的是伤痛 留下的是真情
5.12
汶川地震十周年祭
今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十年间,我们不断前行,时间冲淡了伤痛,但那些真情的瞬间,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南医人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抗震救灾的南医勇士们再一次致敬。
南方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陈建庭
“震后的映秀余震不断,连日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经常发生,头顶随时遇到可能滚下的巨石。队员们每人仅带了两天的干粮,背上60多斤的药品器材,拄着竹棍,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映秀摸索挺进。经过5个多小时艰难跋涉,15日凌晨,包括我校医疗队员在内的广东省医疗分队抵达映秀,成为第一支到达该镇的地方医疗队。”
珠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徐如祥
“十几天没日没夜的奔波和体力严重透支,高血压和频发的心脏早搏让我的身体撑不住了,夜里高烧到39度,一天腹泻十几次,走路都感觉在飘。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给自己留点药,可看着那么多伤病员,是个医生,谁还会想着把药留给自己呀?傍晚,一个藏族小姑娘高烧被送到医疗点,我找出仅剩的消炎药,耐心哄她服下。孩子的手受伤肿胀,当地护士找不到穿刺血管,我强撑身体,借着安全帽头灯的微弱光线,为孩子打针输液。队员们看我眼窝凹陷,脱水严重,就想办法为我熬姜汤,用开水自制‘生理盐水’为我补液。”
珠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李强
“要是我回不来,千万别告诉我妈,请转告我爱人照顾好儿子,原谅我以前家务干得太少。”
珠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麦雪霞
“晚上12点多钟,我和杨建成、蔡瑞君接班巡查时,一位双下肢和骨盆都有骨折的女病人要解大便。救治点没有便盆,连纸都没有一张,我只能拿一块地上捡的破布,在两位医生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地塞到她屁股底下,解完大便后替她清理,擦干净。没过两分钟她又要解大便,原来她在拉肚子。在替她擦拭的过程中,不小心手套破了,粪便沾了我一手,她看到后,哭着对我说:‘小妹,对不起啊!让你这么又脏又臭地来服侍我,我还不如死了算了!’情绪十分消沉。我跟她周围的人了解了一些情况,得知她丈夫已经在地震中去世,正在上学的孩子也找不到,自己又伤成那样,不知日后是否会变成残废,思想顾虑非常重。我想,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勇气,那我们治好她躯体上的创伤又有什么用呢?我试图用她的孩子去感化她:‘如果你的孩子还活着,那等孩子回来后,已经失去爸爸的孩子再去哪儿找妈妈呢?找不到妈妈的孩子又去哪儿找家呢?地震已经过去几天了,很多人还在废墟里尽力地求生存,你都已经被解放军救出来了,为了你的孩子,你也要勇敢地活下去!’听着我和她细细道来,她的情绪渐渐地平复了。”
南方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张春华
“我们4人在紫坪铺设了两个临时救护室,之后乘冲锋舟,经过1小时40分钟的行程,到对岸和战士们一起抬担架,运送伤员回紫坪铺的临时救护室做初步的清创处理。路况非常差,下了冲锋舟几乎没有路可走,除了粘湿的泥砂地就是陡峭的坡地,运送工作分外艰难。天气也非常炎热,两天下来,我们脸上都晒脱了一层皮。这两天,我们一天只吃一块压缩饼干。因为伤员非常多,我们常常一接上手就忘了饿。15日,映秀那边传来缺水的消息,于是我们在接伤员的同时,都会背着水坐冲锋舟去给映秀的群众和医疗组的同志们送水。有时候,天再热自己也舍不得喝一口,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老乡喊着口渴来要水。”
珠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余艳
“在映秀的15天里,队友们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冒着塌方和余震的危险,负重几十斤,攀越了映秀镇附近十余个山头,走村入户,为受灾群众巡诊治疗、送医送药,成了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灾后的映秀,医疗器械极度缺乏,没有手术台,就半跪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为伤员清创、缝合;没有手术灯,就用手电筒照明;手术缝线不够,就把纱布的线抽出来当缝线。就这样,我和队友们共协助处理伤病员1600人次,配合完成手术26台次,转运重伤员32名,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珠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林荔军
“目前队员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天只能喝上两小碗稀饭。而且帐篷晚上漏雨,大家的衣物都被淋湿,又冷又饿的队员们无法入睡,就背靠背坐着打打盹。几天来,大家克服重重困难,辗转于各个村庄,摸爬滚打于险象环生的山间小道,截至22日,已救治伤病员800余人,完成急诊手术12例,转运出危重伤员10名,有效地遏制了当地腹泻、流感疫情蔓延,与当地群众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受到了老乡们的高度好评。”
南方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陈佩娟
“这支70多人的队伍里,只有我一名女生,不方便跟同组的其他同事一起挤简易帐篷,每一天我都是在救护车的前座上坐着睡觉。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们几乎都是5、6点就起来工作,洗脸刷牙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即使后来有水了,我们也没有时间来收拾自己。但即使是这样的不方便,这样的忙累和奔波,我都不会后悔用我年轻而又单薄的双肩承担我作为中国的一分子和一名医护人员所应尽的责任。”
南方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孙树梅
“驻地的近70岁的邻居老伯,看到我们来增援,拉着我们的手感激流泪,诉说医务人员的无私,同时,时刻在观察我们缺少什么,看到我们几日来没有饭碗吃饭,每日等到别人吃完后洗洗碗再吃,老伯不忍,冒险跑遍全城为我们寻找饭碗,未果,内疚不已,第二天又带着我们的组员去搜寻,终于在昨日寻到饭碗,老伯释怀,我感动!看到我们只有冷水泡面,不留意间老伯送来两块砖,架锅点火帮我们烧热水,我感恩!”
十载岁月,远去的是伤痛,留下的是真情。世事变幻,流逝的是时间,沉淀的是力量-----那是对生命的渴望,与昂扬斗志。汶川十周年,让我们再次感谢那些辛勤付出的南医人,致敬抗震救灾的英雄们,也希望所有人不负当下,大步迈进新时代!
近期回顾